当前位置: 首页 > 花生资讯 > 行业动态

院士专家大讲堂|四川花生产业态势良好 机械化、提单产是未来发力点

发布时间:2024-03-14作者:浏览量:1427

“四川花生生产规模稳步上升,但单产需要提升。”“四川以鲜食花生为主,花生品质非常重要。”“机械化发展滞后,低于全国水平”…… 


3月11日,“天府菜油”第二届院士专家大讲堂暨育种攻关油料作物新品种新技术推介会在成都邛崃市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植物遗传育种专家张新友在会上作了题为《我国花生产业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的主题报告,并为四川花生产业发展面临的实际问题建言献策。

聊现状:四川花生产业态势良好

 

花生中的蛋白质含量居坚果之首,脂肪、蛋白质含量居油料作物之首,是营养丰富的坚果和重要油料作物。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花生播种面积为4683.8千公顷,产量为1832.95万吨,花生单位面积产量为3913.37公斤/公顷。“2018年—2022年,我国花生种植面积约占世界的15%,仅次于印度;总产约占33%,居世界第一;单产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24倍,仅次于美国。”张新友指明,我国既是花生生产大国,也是花生生产强国。 


花生是四川主要经济作物和油料作物之一,全省183个县(市、区)中有139个县(市、区)种植花生,种植面积在10万亩以上的县(市、区)有10个。

 

近年来,四川花生产业发展态势良好。数据显示,与2013年相比,2022年四川花生种植面积增长15%、单产增长9.6%,总产增长26.3%。因种植区域集中在海拔200—2400米的区域,日照、积温充足,花生品质好,供应周期长,亩产效益也高于国内多数省份。“应该说,四川花生产业有很好的生命力和发展潜力。”张新友说。 


但四川并非花生优势产区。看种植面积,2018年—2022年,我国十大花生主产区中,河南、山东、广东种植面积占到了全国的47.9%,四川占比不到6%,居全国第5位;看产量,河南、山东、广州合计产量占到了全国的55.2%,四川约4%,居全国第8位;再看单产,四川花生单产为174公斤/亩,尚未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那么,四川花生产业发展到底面临哪些问题?

 

一是单产水平低。2018年—2022年,在有花生面积统计的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四川单产居第26位,仅为河南省的55.4%,且与全国平均单产的差距持续加大。

 

二是机械化发展滞后。四川综合机械化水平不足20%,与全国机械化水平存在很大的差距,机播率和机收率更是不足1%。“过低的机械化水平会严重制约四川花生面积扩大和农民生产积极性。”张新友强调,这将对四川花生产业产生负面影响。 


此外,还面临缺乏高产优质专用花生品种、良种繁育体系不健全、丘陵山地土壤条件差、生产组织化规模化程度低、种植分散导致成果推广难等问题。

 

提建议:四川花生产业可以这样出招

 

如何才能改变以上局面?张新友提出,今后,四川花生产业发展可以从政府扶持力度、优质品种选育与推广、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机械化推广应用等方面入手。

 

一是政府要重视花生产业发展,加大扶持力度。“河南花生产业迅速发展和政府的扶持力度有很大关系。”张新友认为,河南省委、省政府实施的“食用植物油倍增计划”“四优四化”(重点发展优质小麦、优质花生、优质草畜、优质林果)、建设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和花生良种繁育基地等措施,对四川具有积极的参考价值。 


二是选育推广优质高产多抗食用型花生品种。种子是农业的芯片,花生产业同样如此。一方面,培育高油酸、高蛋白、高糖、低脂肪、高白藜芦醇、高成芽率等专用特点更突出的品种。另一方面,选育丰产性好、耐连作的品种。“四川有15%的花生存在青枯病,白绢病和黑斑病现象都比较突出。”张新友建议,要加强对抗病害性强花生品种的选育。

 

三是集成推广食用花生标准化栽培模式。优化种植模式及配套栽培技术、水肥管理技术、连作障碍消除技术、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控技术,建立“科研+农业推广部门+新型经营主体+种植户”的技术推广模式。

“培育早熟品种,并且适当早播,可以显著降低秋涝对四川花生产业造成的风险。”同时,他提醒,四川是优质食用花生区,品质很关键,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控技术也尤为重要。 


四是强化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推动品种更新。“建议将花生纳入良种补贴,建立良种繁育基地。”张新友说。 


五是提升机械化生产水平。推广适宜丘陵山区花生生产的机械,同时加强农机农艺融合技术研究,推广机械化生产技术集成。

 

六是培育龙头企业和品牌,拉动产业发展。张新友建议,各级政府、企业、协会应通力合作,延伸产业链条,加强品牌打造,全面提升四川花生的市场竞争力。(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苏杭 /图)



客服服务

关注微信公众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